尾蚴性皮炎

尾蚴性皮炎

概述:寄生于人的血吸虫外,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血吸虫,它们的尾蚴可侵入人皮肤,产生尾蚴皮炎。这主要包括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血吸虫。国内常见的稻田皮炎大多是血吸虫尾蚴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根据虫种流行病学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由毛毕吸虫属(Trichobilharzia)引起的稻田皮炎  在我国南方农村,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家鸭养殖是农村极为普遍的副业,在水稻田附近的池塘养鸭,池塘内有大量锥实螺滋生。农民手足与疫水接触,尾蚴侵入皮肤,引起皮炎,俗称“鸭屎疯”。感染季节为4~7月,以5~6月份最多。
    2.东毕吸虫属引起的稻田皮炎  东毕吸虫属(Orientobilharzia)是我国北方引起稻田皮炎的主要病原,寄生在牛羊反刍动物门静脉血管中的血吸虫,对牛羊牲畜的危害性很大。在我国畜牧地区,东毕吸虫寄生在多种食草动物,包括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与马鹿等,感染虫数往往甚多,影响畜牧业生产。我国东北、西北与新疆尤为严重。此外,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区均有报道。在吉林长春农村调查,耕牛感染率高达32.8%。患者以农民为多,感染季节在炎夏7~8月。牛羊因频繁饮水而感染。
    3.海鸟类血吸虫尾蚴引起的海水皮炎  本病见于我国沿海如福建省等地。成虫寄生各种海鸟的门静脉血管中,如扇尾沙鹬、针尾沙鹬、大沙鹬与白翅浮鸥等。人因在海岸游泳接触含尾蚴海水感染。此外,在福建平潭岛有鸟血吸虫属(Ornithobilharzia)寄生在各种灰背鸥肠系膜静脉中;美国有报告,在太平洋沿海由微血吸虫(Microbilharzia)与巨血吸虫(Gigantbilharzia)引起尾蚴皮炎者,故海水浴与从事海产养殖业者也易遭到感染。
    总之,我国引起稻田皮炎与鸭类及哺乳动物血吸虫有关且各地不同。在太平洋地区与国内引起淡水与海水尾蚴皮炎的血吸虫种类很多,而且分布非常广泛。

病因

病因:尾蚴皮炎的病原十分相似,因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吸虫种类繁多,均可引起尾蚴皮炎。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的稻田皮炎的病原主要是寄生于家鸭的毛毕属血吸虫,其中尤其是包氏毛毕吸虫(T.paoi)。成虫寄生在家鸭门静脉内。中间宿主为椎实螺属(Lymnea)。鸭感染毛毕虫后经过10~12天发育成熟,即能产卵。包氏毛毕吸虫卵两端长而尖细,中央广大,呈梭形,内有成熟毛蚴。毛蚴孵出后,侵入椎实螺,经1个月左右发育,释出尾蚴,又感染新的小鸭,完成其生活史。毛毕属尾蚴有眼点,具趋光性,内有5对穿刺腺。
    东毕吸虫属的睾丸数目较多,卵巢呈扭曲螺旋状为其特点。贝类中间宿主为卵圆萝卜螺(Radix ovata),滋生于水流缓慢,水草、芦苇丛生的水塘与水沟中。萝卜螺感染毛蚴后,经22~25天发育繁殖,逸出尾蚴。东毕吸虫属尾蚴不具眼点,有5对穿刺腺,从皮肤侵入。
    此外,国外报告梭形血吸虫(Schistosoma spindale)、牛血吸虫(S.bovis)与羊血吸虫(S.matthei)尾蚴也均可引起尾蚴皮炎。
    有澳血吸虫属(Austrobilharzia)引起的鸟类血吸虫尾蚴皮炎。终宿主为各种水鸟,以海水中甲壳类为中间宿主。澳血吸虫属尾蚴有穿刺腺6对,生活在海水中。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尾蚴侵入皮肤后被大量白细胞包围,引起炎症反应,最初可能是尾蚴穿刺腺分泌物的作用,以后则由于虫体死亡后的刺激反应。动物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过敏反应。初次感染皮肤损害较轻,多次重复感染后则产生强烈炎症反应,在表皮与真皮层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与水肿。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人皮肤与含尾蚴疫水接触,待水分蒸发后,患者感觉皮肤局部刺痛,伴有红斑。多次重复感染的过敏患者,局部或全身可出现荨麻疹。约1.5h后,皮损消退,残留少量斑疹。数小时后局部剧烈瘙痒、水肿,转变为丘疹与疱疹,以感染后第2~3天最为严重,此后逐渐消退,但在搔痒摩擦后,皮炎又可出现。经搔破后常继发细菌感染。尾蚴皮炎以位于手足处为多。

并发症

并发症:并发症罕见。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感染早期(最好在2~3h内)可查到尾蚴。粪便中找到虫卵或孵出毛蚴。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诊断

诊断:根据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在粪便中查找出卵和孵出毛蚴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临床上尚需与禽类血吸虫尾蚴引起的稻田皮炎和虫咬皮炎相鉴别。

治疗

治疗:局部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皮肤红肿消退后可涂擦氢化可的松霜,继发细菌感染可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在北方尾蚴皮炎由东毕吸虫引起,可对牛羊等牲畜在入冬之前采用吡喹酮驱虫治疗。

预后

预后: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预防:个人防护:避免与疫水接触,尤其有尾蚴皮炎史者,以防再发。接触疫水后,迅速将皮肤拭干,局部可试用乙醇擦洗。对海水浴场,尾蚴皮炎由澳血吸虫引起,尚无实际有效的预防措施。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